来广营

首页 > 教学教研 > 初中部 > 来广营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初中部“诗礼传家 博学徽州”研学旅行 DAY 1
发表日期:2024-04-09  来源:德育处  作者:郭嘉
  
  在这草长莺飞、阳光明媚的季节,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初校区八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徽州研学活动。在为期4天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将深入了解徽州历史、学习徽派建筑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感受水墨徽州的独特韵味。
  徽州,这是一个深藏在中国东南山水间的古老地域。这里的山峦叠翠,溪水潺潺,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卷。古老的徽派建筑点缀其间,砖雕、木雕、石雕的精致工艺令人赞叹不已。徽州的人们生活节奏悠然,保持着古朴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礼节,如茶道、棋艺、书法等,这些都是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2024年4月9日开始,我们将在这里度过一段丰富多彩的研学时光。
 
研学在路上
  黎明拉开研学的帷幕,乘坐高铁启程!高铁车厢内,知识的种子在心间发芽,学习的旅程由此展开。
 
探秘中国宣纸 感悟民族瑰宝
  第一站是安徽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中国宣纸文化园由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中国纸及世界纸博物馆、书画长廊、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八部分组成。
  同学们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探究宣纸发展历史、原材料及其古法工艺,参与宣纸捞纸生产环节,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宣纸。同学们学会将历史知识和美学知识联系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非遗体验制作提高传承学习能力与多向思维能力,提升了民族文化底蕴。
  
专家名师授课 学唱黄梅经典
  来到徽州,就不得不提到黄梅戏,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的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用安庆方言念唱,语言生动形象,唱腔优美流畅、曲调丰富多彩、表演情真意切。晚餐后,同学们学习黄梅戏的历史,欣赏老师带来的黄梅戏《桃花扇》、《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选段,师生亲身体验,跟随老师学习黄梅戏并学唱《女驸马》选段,老师逐句地教授黄梅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同学们虽然初次接触这门艺术形式,但他们积极投入,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声音。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唱腔和动作,尽管不尽完美,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写下研学日记,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今日的活动感受。
 
  游徽州
  八4班 刘昕灵
  我们看着照片中郁郁葱葱的翠林,青黛色的砖瓦,白墙上的斑驳点点,沉醉其中出了神……六个小时转瞬即逝,照片里的徽州,似画一般,真真切切的在眼前了。
  我们首先在泾县参观了中国宣纸博物馆,展厅上摆着雪白温润的宣纸,毛笔干净,砚台精美,墨块发出墨黑光亮。展板上展示着名人的书法和绘画作品,那山水画的墨迹由深至浅,水渍弧度长泻,显现着道道秀丽的山形云气,水墨香气悠远散发,一笔一画都描绘着徽州文化。讲解员带领我们在泾县宣纸博物馆共同探索宣纸的制作过程。除了观摩宣纸的制作,我们还积极参与了捞纸的体验。转眼,夜色降临,我们欣赏了三位老师示范的黄梅戏,近距离地观看了传统艺术黄梅戏的表演,黄梅戏的唱腔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接着有些同学也体验了唱黄梅戏,曲目是《女驸马》,抒情性的歌词,让人陶醉其中。通过欣赏黄梅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的文化和艺术,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研学日记day1
  八4班 张涵月 李景松
  青砖黛瓦上的青烟,轻盈地飘向远方,述说着古老的故事。
  上午的时光在高铁上度过,我心中感到隐隐的兴奋,就像即将破笼的鸟儿,扑腾着翅膀,想去这大千世界中一探究竟。
  下午,我们来到了宣纸博物馆。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大门极具艺术感。在这里,我们感受了中华宣纸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制作了专属于我们的宣纸。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一家餐厅。在这里,我们品尝了地道的徽州美食。这些菜肴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此同时,我们还欣赏了黄梅戏表演,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游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对徽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期待着明天的行程,希望能够继续探索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现更多的宝藏。
  
研学日记
  八6班 任梓辰
  列车奔驰在田地中,好似那五小时的光景,簌的一下子飞去了。踏进宣纸之乡,步入宣纸博物馆。当一张张白色的纸帛所承载的历史演变、奋斗征程呈在眼前时,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密密麻麻的刻在心里了。名家的珍作,瑰丽的色彩,生动的图像,所有一切都依靠着那朴实的宣纸。朴实背后,上百个程序依次进行,全都来源于工匠的智慧,令人不禁为之叹颂。透过细细的纤维结构,向内望去,仿佛与十数年前,甚至千百年前在纸前劳作的工匠对视了一般。匠心,为心中所热爱的事物付出一切的决心,打破了时光的束缚,像不畏逆境的他们那样,沿着我的目光向上攀去,具象的映在了心中。一幅山水画,千年不腐,精致的画技伴着薄如蝉翼的宣纸,建成了古今之间的宽广运河。未来,它们也一定会顺着这河水,流向远方,源源不断的创造着佳话。看罢博物馆,忽然想起舟车劳顿,正欠一餐佳肴。当特色美食呈在眼前的那一刻,心中的欢喜难以陈述,只得大快朵颐了。“为救李郎离家园”酒足饭饱后,一段戏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梅戏的音嗓飘飘荡荡。《对花》《桃花扇》《刘海戏金蟾》。繁多剧目,不同故事,浓缩着一代代传承人的心血。古人的生活早已远去但他们的喜怒哀乐仍顺着一句句唱词,飘到了今世,使人能以此窥探千百年前的故事。传承,来源于热爱。古人高雅的志趣,竟也随着这段段唱词流传下来了。趋于平静,难以抒情,便生一计,让交织的情感融进新安江水,再捞成百十文字,如黄梅戏的旋律般穿成一串,化成一则篇章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八6班 王思荷
  在春末夏初的清晨,我们携手走在摇曳的路灯下,暂别那熟悉的校园,车窗映着我们说笑的脸庞,我们携手走向社会的大课堂——青砖白瓦古风古韵的安徽。
  绿水缠绕着青山,我们闯入了这如诗如画般的宣纸博物馆。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那通身白色流线型的建筑,一层压着一层的白弧好像那柔韧的宣纸,又像那层层叠叠的山峦。我们步入这依山而建的博物馆,新建筑装古宣纸,我的思绪也在老师的讲解中沉醉,不自觉的被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大凡世间万物都有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自古以来,有无数的生命在完成她的长度与宽度后消失,有多少村庄、大山、河流因为外部环销以及内在原因的变化消失于无形。唯有宣纸,从唐代至今仍然延续着它的长度。
  除了惊叹,我们更是欣慰,我们欣慰于宣纸这种得天地之造化的先人创造能够被我们所继承,且使其放射出了更加耀眼的光芒。我们更加懂得,传承祖先的文化,造福今天的时代。让白云深处的故事隽永绵长,这是我们子孙后代永续的使命和责任。
  
黄梅戏
  八5班 侯怡然
  满怀期待的研学活动开始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晚饭后的那场黄梅戏。
  走廊古风古韵,餐厅宽阔浩大,这使我对黄梅戏增添了几分期待。一排排桌椅的尽头就是舞台,同学们都端正了坐姿,早已准备好迎接这精彩的表演。
  路老师和于老师唱的旦角生角十分生动传神,音调此起彼伏,声音婉转动听。一袭粉袍活泼可爱,一身白褂清爽精神。老师们将这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的淋漓尽致,勾起了我和同学们学习并探索黄梅戏的兴趣。我摩拳擦掌,也想上台尝试一番。
  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当我上台的时候,看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心里总是堂皇不安。即便学习的戏曲顺口且富有节奏感,但也做不到在舞台上一展歌喉。
  老师们能将黄梅戏唱的炉火纯青,必定少不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黄梅戏,的纯粹的热爱,愿意将百年来祖辈们留下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我学到了黄梅戏的独特唱法,体会到了老师们勇敢克服一切的传承精神。今天真是收获颇丰!
  
最是一年春好处
  八2班 陈勇祺、程梓依
  嗨!亲爱的同学, 你可知道:我想了一百个关于四月的美好,都不及开启一场春日研学的浪漫。
  从北京到徽州,感受着中国高铁的速度一路南下。窗外风景不断变化,令人不禁赞叹:最是一年春好处。
  抵达泾县,看不到林立的高楼,看不到熙来攘往的车辆,只有大片大片的新绿扑面而来,俊秀青翠的竹海拔地绵延。山光水色中,粉墙黛瓦时隐时现。
  下午,我们开启了研学第一站——宣纸文化园,一览天地之菁华。
  园内,青檀树、沙田稻草的香清雅怡人。跟随着导游老师,我们一路听,一路看,一路体验。那一大桶纸浆经过粉碎、漏筛、淘洗、压制、晾干,最终变成了一张张洁白的生宣。
  据说,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要经过108道工序。每一张宣纸都历经磨难,每一张宣纸都令人心生敬意。它们虽饱经沧桑,却始终坚贞如玉。宣纸,永远秉持着不屈,不腐,不损,不移的气节。
  那薄如蝉翼的宣纸,不仅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也凝结着匠人的专注与崇敬。
  我们看到,宣纸技艺在历代泾县劳动人民的智慧浇灌中发展成熟,直至光耀五洲。
  我们看到,中国人,永远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从“观世界”中建立“世界观”。这,也许就是研学的意义。
  
研学日记
  八1班 廖叶标
  泾川佳境,山水如画;纸寿千年,墨韵万变。
  徽州泾县宣纸文化园一行尚意犹未尽,落脚黄山,黄梅戏便已清丽入耳。
  晚饭后,原汁原味的黄梅戏非遗导赏,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的盛宴。经典剧目《桃花扇》《女驸马》等唱段精彩亮相。原来,黄梅戏真如黄梅一般,不论高唱还是低吟,都是那么活泼欢快。
  你看!那花花绿绿的戏服,你听!那悠扬婉转的唱腔,该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美吧。
  以前,只能在课本里“看到”那喧闹的戏台和人头攒动的街道。《社戏》中迅哥儿与小伙伴在白篷船船上看戏的经历,更是让人艳羡。如今,我们终于也可以过一过看大戏的瘾,饱享那戏腔韵味的丰醇!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听罢,赏罢,同学们换上戏服,早已跃跃欲试。走上台的同学,跟随专业老师直起腰板儿,转身,跟唱,学起戏来。那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似陶醉在古老的故事里、悠悠的岁月里。台下的师生掌声阵阵,欢呼声不断。
  有人说黄梅戏“雅俗皆宜,南北皆宜,男女皆宜,老少皆宜,内外皆宜,新旧皆宜”。那一刻,在那台上台下共通的热闹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黄梅戏的魅力,那是浓郁的乡土气息,那是充沛的草根活力!
  “听不够平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今日的研学虽已结束,但戏曲传承的种子正在心里萌芽。
 
研学日记Day1
  八3班 臧睿琪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慧忠里232号
京ICP备2023006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