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初中部八年级同学们前往期待已久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了解大熊猫的行为、语言,探究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下午前往都江堰,了解工程历史,探秘水利工程。
赏国宝熊猫 悟人与自然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又名“熊猫乐园”、“都江堰中华大熊猫苑”),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大基地之一,是国内唯一以大熊猫疾病防控、野外救护为主的科研机构。带着对见到“国宝”大熊猫的期待,同学们在清晨来到了都江堰大熊猫基地。
雨后,郁郁葱葱的竹林摇曳生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同学们向着竹林深处走去,很快便见到了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们或悠闲地啃食着竹子,或慵懒地躺在草地上,或兴奋地爬上爬下,圆滚滚的可爱模样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同学们认真聆听着导游老师的细致讲解,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熊猫的知识,学习通过调查熊猫便便的颜色和竹节纤维判断大熊猫的身体情况,通过调查熊猫脚印的大小和形状推断熊猫的年龄和性别。同学们还亲身体验熊猫面塑,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在这里,师生近距离观察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感受它们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在实地参观、体验中,同学们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观都江堰水利工程 探古人治水智慧
下午,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人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这座屹立在岷江之上的古老水利工程,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石。
同学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参观渠首枢纽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核心部分,感受这项工程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势,实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壮举,探究飞沙堰“四六分水,二八分沙”原理,学习鱼嘴天然分水基本原理,理解“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随着都江堰专家详细解读都江堰的建造历史、工作原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在资深老堰工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竹笼杩槎在丰水期的作用和意义,并利用木棍和竹条等材料制作微缩比例的竹笼杩槎。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按照都江堰水利工程制作模拟沙盘,仿佛穿越时空,感悟着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勤劳,与古人共筑这一伟大工程。
品味地道火锅 邂逅川剧传奇
有一种味道,热辣鲜香,令人难以忘怀;有一种艺术,璀璨夺目,让人沉醉其中。那便是火锅与川剧的奇妙组合。
红彤彤的锅底翻滚着,辣椒与花椒在热油中舞动,仿佛在诉说着四川的热情与豪迈。鲜香的牛肉、爽脆的毛肚、 滑嫩的虾滑……各种美味食材在锅中翻滚,等待着同学们去品尝。每一口都带着麻辣的刺激,让人欲罢不能。
沉浸在美味火锅的同时,一场精彩绝伦的川剧表演正在上演。变脸、吐火等绝技让同学们惊叹不已。舌尖上的盛宴,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让这个夜晚更加难忘。
研学感受
千古传奇都江堰
八(1)班 刘宇博
研学活动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誉有“镇川之宝”的都江堰。远远望去,岷江水流湍急,一泻千里,直入天门。流经鱼嘴石,再入宝瓶口,凶猛的河流便化作缕缕清流,滋养着富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或许称之“独奇千古”并不为过,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更让我们一窥古代精巧的技术与古代先民的智慧。
千年前,李冰父子奉秦昭王之命治理水患,引水分流。都江堰地势奇特,李冰父子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巧妙地将堤防、分水、灌溉等相结合。在开凿过程中,众人齐心协力,攻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更开创了利用热胀冷缩裂岩开道的先河。
都江堰不仅治理了古代四川千百年来的严重水患和干旱,更造就了往后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其意义和价值已然非凡,其精神财富更为宝贵。
本次都江堰研学活动,我受益匪浅。不单单领略了蜀地的大美风光,我更从历史中学习到了李冰父子为国为民的清廉正气,从开建过程与修缮中领悟到道理与哲思。
时光如梭,千年一瞬,昔日的都江堰历经浩劫。地震频发,都江堰却依旧屹立不倒,时时刻刻发挥着它的作用,为成都平原带来希望。都江堰就如一位母亲,用自己坚实的臂膀哺育着成都平原上的万千人民,孕育着独特的成都文化。
这不仅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身为华夏子孙我深深为中国古人的智慧折服,也非常幸运,能够跟随老师和同学在研学之路上共同感受华夏千古文明,感受我们祖先的智慧,通过这次参观,我激发了我身上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研学只是形式,而研学之路上的收获才是我们奋力前行的动力。
研学日记Day 2
八(2)班 杜雨霏
清晨的阳光,如小姑娘般含蓄的轻透过帘子,使原本冰冷的房间变得温暖而舒适。也在这迷迷糊糊,甚至略带瞌睡之时,我们开启了研学之路。这一路上,有穿梭于墨竹之间的大熊猫,有造福过千秋,如今仍屹立不倒的都江堰,也有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更有其特色美食“火锅”。
第一站,我们漫步于大熊猫基地,了解有关大熊猫的丰富知识,感受竹林的清幽神秘,更感叹于中国的神秘与地大物博。正午,阳光也不再含蓄,变得热烈而奔放,它透过了树叶。穿梭、跳跃、斑驳。它也穿过了云彩照向了不远处的都江堰,好似无声诉说着有关时间流转的故事。走进,去听李冰建造都江堰的辉煌历史,去看它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的壮阔景象,去了解它千年运作的原理。经常,全心贯注,便偶尔失了神,忘了一时的疲惫,忘了时间的流转。
恍惚间便已是傍晚,几颗零星闪烁,也便到了晚餐时间。今日的晚餐较为特别,它由川剧与火锅巧妙交织,在体验火锅的美味时,又可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今日,晚餐不再仅仅是一顿吃食,它承载着同学之间交流的美好时光,共同感受这成都的人间烟火气。
第二天的研学,此时也已接近尾声,今日也让我们收获颇丰,如果让我写今日的研学心得,我不仅仅要写我的所见所闻,而是要写中国古代人民建造时的智慧与勤劳,要写中国的广阔无垠,江河磅礴,要写成都人民的热情和烟火气,更要写从今日路途中感受到的文化自信的生成。成都研学,不仅仅是视野上的拓宽,更是心灵的洗涤,一场文化的盛宴,民族自信的展示。
千年都江,精神永存
八(3)班 张瀚艺
都江堰,在四川盆地中南方,为百姓带来了两千年的安居乐业。从北方千里迢迢来到成都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
站在九顶山疏江亭中遥望岷江。阴雨不断,灰黑的云层笼罩着江面。我向远方凝视,江水的源头被浓雾所阻挡。水面涌动,“噼啪”声伴随着密密麻麻雨点激起的涟漪,和夹杂潮湿气息的风扑面而来。已走过两千年岁月的砖瓦,在这等氛围下显得更加苍老。
抓稳雨帽,我走上鱼嘴。巨大的流水声和嘈杂的雨声一同和呼啸的风灌入我耳中。不顾猎猎作响的雨衣,我抬头端详,狂暴的江水借着雨势疯狂地冲击而来,在鱼嘴上留下痕迹。“嗡嗡”声里,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脚下石砖两千年前的记忆:几千位穿着布衣的百姓不顾和着泥泞和石屑的鲜血,在暴雨中顶着狂风一砖一瓦地修建着石台。我猛地一眨眼,眸中只剩下老旧石壁的悲鸣。混乱中,我仿佛感到脚下的石台有一丝摇晃。
那几千个身影在我脑海里久久无法消散,使我脚步沉重了几分。我浑浑噩噩地向前走着,不觉中,雨声小了。我来到了飞沙堰。巧妙的设计使水中大部分的泥沙被筛出,我看向平静而清澈了许多的江水,不禁摸了摸身旁稳固的石砖,心中顿感些许慰藉。
我快步走向宝瓶口。雨停了,天空中无休止的水珠停止了下落,压抑在半空的乌云不知何时也已然消散。仰头望去,苍穹上的的晚霞泛着赤红,观澜亭旁的草木在对比下竟显得如此勃勃而富有生机。我的目光顺着宝瓶口向内探入,穿过绿意盎然的树丛,翻滚着金黄麦浪的麦田,整齐而茁壮的水稻,繁华璀璨的城市,最终落在一代又一代在这片水土中勤劳耕耘,安居乐业的百姓身上。他们或身穿布衣,或身着衬衫,或田间劳作,或楼内办公......但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
我轻轻迈步返回鱼嘴——要结束这段旅行了。闪耀的光芒洒满了平静的江面,远方是绚丽奇幻的夕阳。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几千位身影,但当看到他们身影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嘴角却含着与如今百姓一样的笑容时,我不禁微怔。
灰白逐渐远去,我倚在摇晃的大巴车窗上,盯着正向西颓去的绯红若有所思。在恶劣的环境里,竭其所能地去创造,去改变,他们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都江堰伟大而不可替代之处。想到这里,我对完成都江堰这一壮举的人民献上最高的崇敬。
飞沙引水,正流遂东
——都江堰游学日记
八(4)班 牛浩明
青山抱古堰,绿水映天光。成都研学第二日,我们来到“分四六,平潦旱”的世界水利工程巅峰之作——都江堰,追访文化遗产、感悟先人智慧。
秦昭王后期,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岷江水出高山、河面开阔、流速顿减的地形特点,组织岷江两岸人民,设计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以“凿开引水口、修筑引水弯、开凿两干渠”为主要工程,形成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大遗迹组成的渠首枢纽。辅以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塘堰等,共同构成这一举世瞩目的庞大工程系统。
检视近年仲夏,极端天气在全国范围内不断肆虐,风声、雨声、求救声,声声不息。众所周知,人与自然既是统一又是对立的,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的剧烈变化,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为了后代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认真对待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不是吗?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都江。浸润着岁月风华的都江堰,永续人与自然的共生奇迹。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定不会亏待于我们!
研学日记Day 2
八(5)班 林欣然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有幸来到了都江堰,探访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这个基地不仅是大熊猫的庇护所,也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中心,为保护这一珍贵物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都江堰基地位于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紧邻大熊猫栖息地世界遗产区域。基地总占地面积达到760亩,建筑面积约12542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人民币。园区内竹林茂密,绿树成荫,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基地内的科普教育区。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繁育情况。我了解到,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它们以竹子为主食,性格温顺,但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大熊猫的数量一度锐减。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研究中心参观结束后,下午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站在鱼嘴分水堤上,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率领百姓,巧妙地利用地形,将汹涌的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灌溉万亩良田,外江分流洪水,造福了无数百姓。如今,这项工程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漫步在都江堰市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沿途的建筑风格独特,古色古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蜀国。我们来到了南桥,这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古桥。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桥下江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这充满恩泽的土地上,我与太阳依依不舍的挥别,夕阳的余晖将滚滚江水照的金黄,岸边的绿叶层层叠叠,逆着阳光的我,将被阳光照耀着的景色深深铭刻在我的心田。
都江堰,你如同一位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你又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着无尽的美丽。愿你的美丽如诗,智慧如星辰,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愿那些大熊猫的可爱身影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成为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我们保护自然的道路。这段旅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将永远镶嵌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成为我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研学之旅:探秘大熊猫与都江堰
八(6)班 郑好
在晨光熹微中,我们踏上了研学之旅的第二天,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这里不仅是大熊猫的乐园,也是我们了解这些国宝习性的绝佳场所。
一进入基地,我们就被眼前这些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所吸引。它们或在草地上悠闲地打滚,或在树干上攀爬,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自然而优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仔细观察了大熊猫的日常生活,了解了它们的食物、睡眠习惯以及繁殖行为。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也让我们对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的担忧与思考。
午餐后,我们转战都江堰,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站在都江堰的堤坝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千年前工匠们的号子声,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导游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都江堰的历史背景、设计原理以及它对成都平原灌溉的巨大贡献。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
夜幕降临,我们围坐在火锅桌前,热气腾腾的火锅与麻辣鲜香的食材让我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还有幸观赏了一场精彩的川剧表演。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华丽的服饰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唱腔,让我们对四川的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这一天的研学之旅,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大熊猫,了解了都江堰的历史,还体验了四川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期待着明天的旅程,相信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
可爱与历史并不冲突
八(7)班 王一冰
成都之旅的第二天,我们暂别了杜甫草堂,略带沉重的气氛,来到了都江堰大熊猫苑。
进入大熊猫苑的第一感觉就是清新而宁静的环境,周围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清香,仿佛整个人都被大自然所包围着。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好几只慵懒的大熊猫正在栖息在悬崖上嬉戏。它们的圆滚滚的身体,黑白分明的毛色,以及慵懒的姿态都让人忍不住想要上前抚摸一把。
我们沿着大熊猫苑的小路,走到了另一个区域,这里是大熊猫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大熊猫,有的正在慵懒地睡觉,有的在竹林中吃草,有的在互相嬉戏。它们举止自然,十分可爱,让我不禁忍不住放声赞叹。
下午,我们便转战都江堰。一路上,导游老师都在给我们讲述都江堰悠久且辉煌的历史。没有都江堰,便没有如今的“锦官城”。我们总在书上见到“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但当时千千万万个劳动人民,又何尝不是建设者呢?
怀着一颗探索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心,我们自正门而入。流水奔腾不息,自桥下而过。吊桥仿佛也随着水流的湍急而晃动不止。一条江,可以是洪水猛兽,也可以是造福一方,这全靠人们的改造。千百年前的都江堰已不可考,但如今宏伟的建筑却摆在眼前。亭台楼阁一样不少,溪水与湍急也同样相得益彰。
今天的旅行见到什么,我已经记录在了照片里,但想法却只能寄托文字于千万之中表其万一。上午的熊猫的可爱,下午都江堰凝结的智慧与汗水甚至血泪,都汇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随锦江而入,灌溉着四川成都这座天府之国。在南桥,吹着风,望着远方澹澹兮生烟之水,谁能不被这片景色所留恋?我想这一刻,看着都江堰的我,真有了往事越千年。
成都——可爱与历史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