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初中部八年级同学们来到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活动,下午前往川菜博物馆,体验巴蜀风味。
深林苍翠 叹生物多样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这里有几千公顷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山地、溪流、湖泊、沼泽、湿地、流石滩等,景观多样,植被丰富。这里收集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共600余种,如杜鹃、报春,还繁殖出大量如夏腊梅,水青树等珍稀濒危植物。同学们踏上山路,亲身感受并观察山上的植物,深入学习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并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性。
在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深入四川地区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了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并体验了布袋拓染,这不仅是一次充满趣味的手工活动,更是一次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通过观察、触摸和拍照等方式,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也认识到了四川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物藏古今 凝川食历史
下午,同学们踏入了川菜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包含了四川本土文化的重要部分:川菜、川酒、川茶、川戏、川派建筑、川式园林等等。川菜的历史长卷在这里缓缓展开,见证着川菜从起源到辉煌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更令人惊叹的是,非遗传承人的蒙眼切金丝面绝技,精湛的手艺令在场的同学们叹为观止,展现了川菜文化中对技艺极致追求的精神。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川菜名菜——“宫保鸡丁”的来源、味型、烹饪方法,近距离观看“宫保鸡丁”的制作,感受川菜一锅成菜的特点,并进行了品尝。接下来同学们参观了灶王祠,学习灶王传统礼仪文化,了解与灶王有关的神话传说。
随后,师生亲手制作熊猫蒸饺和军囤锅盔,并体验了豆瓣酱的制作过程。同学们还得以一探这里的小吃街,品尝各类川味美食,大快朵颐。每一口都是对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精髓的深刻体验。
川菜是舌尖风味,也是联结岁月的载体。“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赋予悠悠时光里的寻常日子以特殊的记忆纬度,在三餐百味中,人类一同走过千年。
青铜语,诉过往,金面闪耀神秘光
晚课启,知识长,画卷展开故事扬
夜晚,一场知识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三星堆原副馆长陈修元专家为同学们带来晚课,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考古经验,带领同学们穿越漫漫时空隧道,踏入三星堆那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神秘世界,为开启明天的研学旅程做好准备。
研学感受
自然之美与川菜文化之魂
八(1)班 艾世骞
9月12日清晨,我们开始了第三天的成都研学,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研学活动的期待。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美食闻名于世,而今天,我将有机会深入体验这座城市的另一面——它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深。
首先,我来到了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这里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宝地,位于都江堰市的龙池地区。我被多样的植物深深吸引。它们生长在山间,有的在岩石旁,有的在溪流边,每一朵都显得那么自然和朴实。杜鹃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淡淡的粉色,有的是鲜艳的红色,还有的是纯净的白色。它们的花朵大小不一,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则大而饱满。花瓣或单层或多层,层层叠叠,给人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美感。在专家的讲解下,我了解到它们在山区的生态恢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在教室里,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关于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保育的讲座,让我对植物学的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标本陈列区的参观,则让我亲手体验了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将自然之美永久保存的方式。
离开植物园,扑鼻而来的是那股诱人的麻椒香气,没错,我们来到了川菜博物馆。这里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文化的宝库。博物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讲述着川菜的历史和文化。
最令人兴奋当属现场烹饪表演。他们将新鲜的食材,如嫩绿的蔬菜、鲜红的辣椒、香脆的花椒,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创造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川菜。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都让我目不转睛,从切菜的刀工到火候的控制,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大厨们对川菜烹饪艺术的精湛技艺。当我品尝成都的传统小吃时,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川菜的无穷魅力。川菜的辣,不是简单的刺激,而是一种层次分明、变化多端的辣。它能够唤醒味蕾,激发食欲,让人欲罢不能。而川菜的麻,更是让人回味无穷,那种微微的麻木感,让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感官刺激。
随着夜幕的降临,今天的研学之旅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天,我不仅领略了成都的自然风光,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杜鹃花,以其朴素而坚韧的美,让我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而川菜博物馆的体验,则让我对四川的美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精神传承、现代与传统的精神创新。
探秘华西亚高山植物之奇,品味川菜文化之韵
八(2)班 范名扬
2024年,在这个热情似火的炙热深秋,我们朝外八年级学子奔赴四川成都,开启了一段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美食的研学之旅。研学的第三天,老师带领我们深入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揭开高海拔地区植物世界的神秘面纱。
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的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茁壮成长的植物标本与活体展示深深地激起了我们对植物生长的无限兴趣,而高山草甸上的雪莲、悬崖峭壁间的岩生植物……它们以独特的生存策略,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多样性。让我深刻意识到,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适应环境的杰作,值得我们敬畏与学习。科研人员的研究从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到大数据分析下的种群分布,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我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同时也被科学家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所鼓舞。
下午在味蕾与文化的交织中,体验别开生面的美食探索。在川菜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烟火气息浓厚的久远年代。从古老的烹饪器具到丰富的川菜菜谱,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浓浓的历史与文化特点。午饭的各种美食,更让我流连忘返。麻婆豆腐的麻辣鲜香、宫保鸡丁的酸甜适口、水煮鱼的鲜嫩爽滑……每一道菜都是对味蕾的极致挑逗。它们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让我感受到了四川人民勤劳、智慧、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和文化的归属感。
第三天的参观,不仅让我领略了华西亚高山植物的壮丽与神奇,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川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让我更加热爱自然、尊重科学、珍惜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与追求。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研学第三天有感
八(4)班 沙织
宗白华说: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或许玉英掌握风情万种,花蕊则把控百花之根。
那些矗立于云端的高山植物,虽然外观斑斓多姿,植被茂盛,然而,由于我们知识的匮乏与自然的变迁,不少珍稀植物正濒临灭绝的边缘。
走进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我听到专家进行的引种保育,科研,科普等方面的讲座,才有所了解,专家也系统的带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制作方法。
眼前所见,百鹃圆的花朵犹如大自然的巧手编织的彩球,每一朵都洋溢着独特的魅力,花瓣柔滑光亮,宛若丝缎,轻摇慢曳间,尽显温柔与雅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随后,我们踏入川菜博物馆,红色木材与白色大理石的交融,尽显典雅与古朴之美。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开启了一段川菜文化的历史之旅。
在参观过程中,郫县豆瓣酱的神奇之处令我叹为观止,简单的原料经过匠心独运的工艺,呈现出色香味俱佳的佳肴,那独特的风味深深吸引着我,好似透过千年时光,看到了制作者眼中对美食的深情与热爱。
最后,我们品尝了四川小吃,每一味都蕴含着四川的民俗风情与悠久历史。
或许热爱为智慧之母,抑或熟练铸技艺之精。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犹如锦绣铺展,美得令人陶醉。回望今天的成都之行,心中满载着无尽的收获记忆于心……
研学日记Day3
八(5)班 任雨晨
今天是研学的第三天,太阳刚刚升起,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今天的研学活动。上午,我们来到了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这里仿佛是一片大自然的世界,潺潺的小溪清澈见底,遍地花草相衬,美丽无比。这里的植物种类之多和地形之丰富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进到室内,走廊旁皆是翠绿的叶子,每走过一处,老师就会为我们介绍植物品种、生长环境、如何保护等信息。这些生机勃勃的植物被爱护地如此好,我在心中暗暗开心着。
接下来,我们又学习了如何拓染,利用天然植物的色彩和纹理,将大自然的美丽印记留在布袋之上。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挑选合适的植物叶片和花朵,让每一个布袋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上午的植物研究之旅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川菜博物馆。一进门便是砖垒的墙,古朴风气中仿佛已经能闻到川菜特有的麻辣味了,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整整齐齐的几十个泡菜坛了。它们紧封着盖子,仿佛在努力酝酿着美味。伴随着讲解声,泡菜的历史与制作过程都清晰无比了。
终于等到了品尝川菜的时刻,每个人都亲身制作了川菜,而又亲口检验了成果。这一盘盘的鲜辣终于不枉这努力与认真。
今天的活动丰富又有趣,回宾馆的路上,大家都热火朝天的讨论着。无论是对野生植物的研究与保护,还是对川菜的传承与创新,它们都有闪光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味觉与自然的交响:成都研学之旅的川菜与生态探索
八(6)班 苏湘玥
成都研学之旅第三天,我们参观了川菜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之旅,是一次味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在博物馆典藏馆,我深入了解了川菜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灶王文化的体验,让我对川菜背后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场烹饪表演和互动演示馆的亲身体验,让我对川菜的烹饪技艺和原料的独特性有了直观的感受。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展示了她的绝活——蒙眼切面。她的眼睛被一块柔软的布条轻轻蒙上,但他的双手却如同拥有自己的视觉,精准无误。
她的左手稳稳地托着一团雪白的面团,右手则握着一把重达五斤的大刀。随着手腕的轻轻一抖,刀锋开始在面团上轻盈地舞动,每一次下刀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响乐,刀与面团的接触点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 面条从刀下如细丝般滑落,它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几乎看不见的轨迹。这些面条甚至比最细的发丝还要细,它们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光,仿佛是一缕缕轻盈的蚕丝。
下午,我们参观了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这些美丽而坚韧的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让我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震后生态恢复试验区的参观,让我对生态恢复的艰辛和科研人员的执着追求有了深刻的体会。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见证了自然的恢复力和人类的智慧。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自然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被科研人员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精神所感动,也对生态恢复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亚高山植物研究院是自然奥秘的探索者,也是连接生态历史的桥梁。在高山之巅,植物以坚韧的姿态生长,它们不仅是生命的象征,更是时间长河中沉默的见证者。在四季更迭的轮回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编织着地球的生态篇章。
研学日记Day3
八(7)班 姜乔一
成都的清晨,宁静而美好,是开始新一天的最佳时光。今天是成都研学之旅的第三天,每当我想起今日的行程,心中的期盼,便像这晨光般温暖。
今天上午,我们从酒店离开,带着好奇达到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研究所。基地处于“华西雨屏带”腹地,这里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使得它成为研究生物的理想之地。探索高山生物的研学旅程,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更让我们掌握了生物、植物学知识。这次研学探索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
下午,我们来到了川菜博物馆。成都,这座美食之都,藏着无数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在博物馆里,同学们了解到了川菜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我也感受到了川菜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创意。
今日的行程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成都,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仿佛是一幅永远不会褪色的画卷。无论是植物们的桃红柳绿,还是川菜的麻辣鲜香,成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乐趣,令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