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的目光掠过蔚蓝深海的幽谧波澜,仰望星河璀璨的浩瀚穹顶,纵如浪花般微小、似星子般黯淡,却从不消沉,而是始终以灼热的好奇探寻深海的奥秘,以不灭的遐思编织星际的梦想。在我们逐梦深蓝、探索星辰的征程中,就有这样两座科技与历史交织的丰碑,见证着我们对未知的不懈追寻。4月1日,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初中部七年级师生走进江南造船厂和北斗西虹桥基地,在探索中逐梦高科技,感受创新的力量。
—————————————— 九州重器启新征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那艘穿越150多年历史长河的“巨轮”,它的故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1865年,它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启航,历经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等重要航段,在历史的风浪中砥砺前行,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立下不朽功勋。
沿着中国船舶装备的发展航线,同学们深入了解其应用场景。在观影体验课程里,纪录片的光影带着同学们穿越岁月,见证江南造船厂从古老的船坞迈向现代工业明珠的辉煌历程,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奋斗精神与创新精神。24年前的今天,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驾驶编号81192的歼-8Ⅱ战机,为拦截侵犯我国南海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他用生命划出的航迹,成为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精神密码。他生前绘制的《夙愿》油画中,中国航母舰载机翱翔海天的场景,如今已化作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航母列阵大洋的壮丽图景。
实地探究课程则是一场探秘船舶科技奥秘的冒险。同学们从船舶的种类、结构,深入到动力系统和航行原理,了解江南造船厂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更在他们心中点燃了创新思维的火种。
同学们认真倾听专家讲座,了解南极科考船的成长历程,准备用手中精美的雪龙2号立体拼接模型零件,打造属于自己的“船舶梦想”,让智慧的火花在探索中绽放。
—————————————— 北斗错落长庚明 ——————————————
下午,同学们的探索之旅从深蓝驶向了星海,来到了北斗西虹桥基地。这里是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以“北斗导航”为特色产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也是上海市首批 26 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在北斗应用博物馆,同学们揭开了北斗卫星技术在交通运输、农业、气象、测绘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神秘面纱,深切体会到定位科技如同宇宙中的导航灯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专家讲座,同学们深入了解北斗系统的前世今生,感受定位科技对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响,理解北斗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础知识。动手体验卫星模型的环节,更是让他们如同工程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近距离感受卫星技术神秘而强大的魅力。
今天的研学之旅,同学们在江南造船厂与船舶科技的深蓝之梦相拥,在北斗西虹桥基地与卫星科技的星海之秘邂逅。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对科技探索精神的洗礼,那些关于探索的勇气、创造的热忱和对未知的仰望,正将个体的微光与人类的命运,共同熔铸成璀璨星芒,在宇宙的画布上书写着属于人类的传奇诗行。愿同学们未来的人生征途,既能以勇气为帆,在浪涛中航向深海的未知,亦能借星光为引,于星空中追寻属于自己的科技微光,让每个梦想都闪耀在深蓝与星海的征途上。
—————————————— 研学日记欣赏 ——————————————
大国重器:钢铁与星辰的中国叙事
徐梦汐
晨光熹微,天际泛出鱼肚白,将黄浦江畔的高楼轮廓渐次勾勒。晨雾如纱,鸟翼划开云层,几缕阳光从缝隙间流泻而下,为万物镀上浅淡的碎金。在这片光与影交织的土地上,我们开启了探访江南造船厂与北斗基地的旅程。
江南造船厂:钢铁与海浪的交响
踏入这片工业圣地,首先震撼于它的规模与气势。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厂区沿长江口铺展,数十座龙门吊如钢铁巨人般矗立,在灰蓝色天幕下投下威严的剪影。在船坞内,一艘在建的万吨巨轮静卧在干涸的船台上,黝黑船体泛着冷冽金属光泽。数百名工人在钢铁丛林间穿梭,焊枪喷吐的蓝白色火花如繁星闪烁,溅落的火星转瞬即逝,构成一幅动态的工业画卷。
码头边,三艘已完成涂装的集装箱货轮整齐停泊,鲜红的船壳在阳光下格外夺目。起重机的钢索在风中轻吟,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与铁锈的独特气息,错综复杂的管道与电缆如神经网络一般。
参观时,讲解员对着我们说:“一艘LNG船要焊150公里焊缝,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他平静的话语里,藏着中国工匠的骄傲。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让中国造船业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质的飞跃。
北斗基地:星空之上的中国坐标
走进展馆的那一刻,仿佛触摸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命脉,这里不仅是卫星导航技术的核心,更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智慧与坚持,展馆内有无数通过北斗研发的设备。工作人员讲述着北斗人二十年磨一剑的故事:从被国外技术封锁到实现原子钟百万年误差1秒的突破,从区域服务到全球覆盖。当大屏幕显示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一种“可上九天揽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离开时,夕阳为基地镀上金边。仰望天空,或许此刻正有一颗北斗卫星经过上海上空。它无声运行,却改变着地面上的每个角落。江南造船厂的钢铁森林与北斗基地的科技圣殿,一个扎根大地,一个仰望星空,共同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在这里,每块钢板都镌刻着工匠精神,每行代码都跃动着创新脉搏,它们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国叙事——既有钢铁的厚重,又有星辰的璀璨。
传承与超越
张立城
走进江南造船厂与北斗西虹桥基地,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工业精神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震撼。在江南造船厂,百年船坞中巍峨的万吨巨轮与智能化生产线,诉说着“大国工匠”的坚守与突破。从木帆船到LNG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这里不仅是民族工业的缩影,更是“海洋强国”梦的实践场。
转至北斗西虹桥基地,科技创新的脉动扑面而来。从北斗芯片研发到无人系统应用,技术赋能航海、农业、城市治理的场景令人惊叹。基地内,我触摸到北斗卫星与江南造船的“时空联结”——高精度导航正为远洋巨轮指引航向,传统工业与尖端科技在此交融共生。
这场研学之旅,让我读懂“传承”与“超越”的深意: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既需如造船人般脚踏实地的韧劲,亦需北斗人仰望星空的魄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科技为楫、匠心为帆,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钢铁巨人与星空向导
——我的科技探索日记
王昊阳
清晨的江鸥掠过车窗,把我们乘坐的大巴迎进长兴岛。远远望见江南造船厂的龙门吊时,我突然想起课本里郑和宝船的插画,此刻那些钢铁巨兽正静静躺在船坞里,等待着与星辰大海的约定。
“快看!那艘船比大楼还高!”刚刚走进船厂,队伍中便传出一阵惊呼,“天呐!这船能装下我们整个学校吧?”又是一阵赞叹。带队的工程师阿姨笑着说: “这还不算大, 我们那次造的航母‘福建舰’, 甲板足足有3个足球场那么宽!”
再往前走,一块暗褐色的老船板吸引我驻足,它安静地躺在玻璃罩中。这是1865年“惠吉号”的残片,凹凸的锈痕里嵌着百年前的火药味。我隔着玻璃轻轻抚摸,蒸汽机的轰鸣声似乎穿透时空在耳边响起:那些扎着长辫子的工匠,可曾想过今天的船厂里,机器人正在用激光绘制图纸?
转场至北斗基地,北斗卫星的应用深深震撼了我。在农业领域,它能够协助操控机械设备,使农民在播种和收割过程中更加轻松高效;在军事应用中,它助力军队实现精准定位,确保导弹以更高的精确度击中目标;在紧急救援阶段,它为救援队伍提供支持,确保伤员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医疗救治。银白色的卫星模型在蓝光中缓缓旋转,像极了童话里的魔法水晶
回程的大巴上,书包里的福建舰模型硌得肩膀发疼,我却舍不得放下。暮色中的陆家嘴高楼亮起星芒,我忽然想起习主席的一句话: “每一代人都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征。”或许,我们这代人的长征, 就藏在船厂的焊花里, 藏在北斗的卫星信号中。
科技与工业的震撼之旅
张轩语
今天是研学的第四天,我们走进江南造船厂和北斗西虹桥基地,开启了一场科技与工业的探索之旅。
踏入江南造船厂,巨大的船坞和先进的造船设备让人惊叹不已。一艘艘巨轮在工匠们的精心打造下逐渐成型,它们宛如钢铁巨兽,承载着人类征服海洋的梦想。这里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的智慧与汗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造船业的强大实力和工匠精神
随后,我们来到北斗西虹桥基地。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广泛应用。从交通运输到农业生产,从灾害预警到智慧城市建设,北斗系统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人员的讲解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和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这次参观让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不仅看到了中国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更明白了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我会带着这份感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斗耀长空 巨舰破浪行
——从江南造船厂到北斗西虹桥基地看中国科技腾飞之路
徐淄
晨光刺破云层,在长江入海口晕染出金色的涟漪。江风送来江南造船厂金属敲击声,时而清越如磬,时而浑厚似钟,与潮音交织成浦江晨曲。大巴车经过岛屿,穿过索道,抵达了目的地——江南造船厂,这座建于两个世纪前的工厂,记录着中国工业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的成长轨迹。
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现在正建造着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海上巨无霸”能装下1.5万个标准集装箱,相当于把整个足球场填满三层楼高的箱子。
从江南造船厂驶向北斗西虹桥基地,这两个相隔60公里的科技创新地标,以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着中国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壮阔征程。
基地展厅里,玻璃罩中的卫星模型闪烁着幽蓝光芒,像夜空中的萤火虫静静诉说:从2013年基地建成,到2017年自主研发,从北斗卫星定位精确到亚米级,再到现在北斗+6G时空智能芯片的发展。科技与人文在此交响,将上古的“司南梦”谱写成数字时代的星辰赋。
从仰望星空到经略海洋,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惠及民生的现实应用,中国科技工作者正以自主创新的笔墨,书写着民族复兴的时代答卷。当北斗卫星与国产巨舰在天地之间遥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实力的跃升,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创新觉醒。这就是我们的科技中国,既有脚踏实地的制造,也有仰望星空的探索,正以巨龙般的姿态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