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广营

首页 > 教学教研 > 初中部 > 来广营
江南研学成果分享会:探寻历史回响,共筑江南梦境与科技逐梦之旅
发表日期:2025-04-16  来源:德育处、七年级  作者:郭嘉
  
  2025年4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独具韵味的江南研学成果分享会,在这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校园内缓缓拉开了帷幕。本次分享会精心设置了“一曲历史的回响”“一次朦胧江南梦”和“一场高科技逐梦”三大主题,宛如三条交织的丝线,将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来广营校区初中部七年级师生在江南研学中的深刻收获一一展现,多角度呈现出历史文化、江南风情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的独特之美,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画卷,既有古老岁月的深沉底蕴,又有现代科技的璀璨光芒。

  

  一曲历史的回响:追溯岁月脉络
    
  踏入“一曲历史的回响”主题环节,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以历史为轴,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汇报之旅。在《从南京博物院看南京的历史变迁》汇报中,同学们化身历史的导游,细致地介绍着馆里的每一件珍贵文物,从精美的陶瓷到古朴的青铜器,每一件都像是历史的密码,诉说着南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南京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地位》课题小组从微观的视角,梳理了南京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脉络。通过展示当时的农业发展、手工业、书法作品等图片,展现了南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大运河作为历史的重要纽带,在分享会中备受关注。《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演变、地理特征及其当代经济文化价值》两个课题小组,用精美的地图和动态的视频,详细阐述了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开始开凿,历经多个朝代不断扩建完善的历史变迁。在古代,大运河是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繁荣;在当代,它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良渚文化作为中华史前文明的璀璨明珠,为“历史的回响”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良渚文化——水利工程》小组展示了古人在水利建设上的卓越智慧。他们通过动画演示让大家看到了良渚古城那先进的水利系统,它由堤坝、水闸、河道等组成,不仅能够防洪灌溉,还体现了当时高度的社会组织与协作能力。《良渚文化——玉器文化》小组则呈现了良渚玉器的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精美的玉琮、玉璧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神秘故事。从这些玉器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精神信仰与艺术追求,它们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
  《岳王庙的历史沿革及文化意义》课题小组则以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史料,剖析了岳王庙从南宋时期初建到历经朝代更迭的发展历程。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身影,听到了那“莫须有”罪名的悲愤呐喊。岳王庙承载的忠义文化与民族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在历史的长河中飘扬不息。
  《研学分享——中山陵》小组带着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孙中山先生庄严肃穆的陵寝。那巍峨的牌坊、长长的墓道、恢宏的祭堂,每一处建筑细节都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意义。当汇报同学讲到中山陵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元素,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兼容并包的革命思想时,台下的听众无不沉浸其中,感受着那跨越百年的精神力量。
  此外,《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课题小组的汇报则充满了庄严与敬意。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讲述着抗战时期航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纪念馆里陈列的烈士遗物、照片和文字资料,仿佛都在诉说着那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让历史的精神遗产在每个人心中熠熠生辉。
  这些汇报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更是同学们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历史的记忆传递给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一次朦胧江南梦:品味江南韵致

 

  “一次朦胧江南梦”主题充满了江南的温婉与雅致。《江南地理与历史文化概述》小组从地理与历史的交叉视角,勾勒出江南文化的独特轮廓。汇报同学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了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系分布,解释了这些地理因素如何影响了江南的历史文化发展。从吴越文化的勇猛剽悍到江南水乡文化的温婉细腻,从丝绸文化的华丽典雅到诗词文化的浪漫多情,让朦胧的江南梦更具深度与内涵。《江南建筑特色》小组则梳理了江南建筑的风格演变与美学内涵。同学们用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介绍了江南建筑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亭台楼阁等独特元素。在他们的描述中,江南建筑就像是一首凝固的诗,粉墙黛瓦间尽是江南韵味,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秦淮河历史诗词》课题则宛如一首悠扬的古诗,将听众带入了秦淮河畔的诗意世界。学生们深情地朗诵着一首首经典的诗词,从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到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一句诗词都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他们还分析了诗词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的繁华与沧桑,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秦淮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象征。
  《杭州市茶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发展》课题小组带大家品味杭州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创新发展。杭州市茶文化源远流长,过去,“茶香千年、匠心永续”,从历史深处走来,承载着千年传承的匠心,在岁月中积淀深厚底蕴。如今,“破圈融合,茶香无界”,茶文化突破传统边界,与多元领域交融创新,绽放全新活力。未来,“绿色为底,智启新章”,将借助智慧科技开启茶文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持续探索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北域难育龙井韵》课题探究“龙井在北方难以种植的原因”,从生长习性切入,分析北方气候条件与龙井需求的冲突,探讨北方土壤特性对其种植的限制,深度揭示自然环境与作物种植适应性的关联。
  《论甪直古镇地理条件对房屋建筑的影响》小组深入剖析了江南水乡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共生关系。同学们亲自走访了甪直古镇,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在汇报中,他们展示了古镇里那些依水而建的房屋,详细介绍了房屋的建筑结构和特点。他们指出,甪直古镇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房屋的朝向、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古人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建造出了既实用又美观的房屋,展现了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
  《乌镇水系地图绘制与桥梁承重实验》小组则通过实践,探索乌镇水系与建筑的奥秘。同学们展示了他们亲手绘制的乌镇水系地图,详细标注了每一条河道、每一座桥梁的位置。他们还进行了桥梁承重实验,用简单的材料搭建桥梁模型,测试其承重能力。通过实验,他们发现乌镇的桥梁设计巧妙,既考虑了美观又兼顾了实用性,展现了江南水乡人民的智慧与风情。
  上海外滩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标,《上海外滩的魅力与历史》《论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两个课题小组,带领大家领略了外滩建筑风格的魅力与历史文化价值。从哥特式的尖顶到巴洛克式的浮雕,从古典主义的对称到现代主义的简约,外滩的建筑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筑史,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历程。
  《河坊街非遗油纸伞工艺与防水材料测试》小组让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现代视角下重新绽放。汇报小组详细介绍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从选竹、劈竹、制伞骨,到上伞面、绘花、上油,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工匠们的细腻与匠心。为了测试油纸伞的防水性能,他们还进行实验,对比传统与防水材料下伞的防水效果。一把油纸伞,承载着江南的细腻与匠心。

 

  一场高科技逐梦:展望创新未来

 

  “一场高科技逐梦”主题中,探究江南造船厂课题小组通过精美的视频和详细的讲解,展示了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史。同学们了解了中国造船工业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现代工业的力量与创新精神。他们还介绍了江南造船厂在雪龙2号、福建舰、智能造船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让大家看到了中国造船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云巅之上 北斗卫星》则带领大家仰望星空,探索北斗卫星的科技奥秘。学生们通过深入研究,用专业的知识和生动的演示,介绍了北斗卫星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全球定位、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从历史文化的沉淀中抬起头,展望科技的星辰大海,北斗课题小组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科技前沿的探索热情。同学们表示,通过对北斗卫星的研究,不仅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更激发了自己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爱。科技与人文的交织,让整场分享会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本次研学成果分享会,不仅是同学们实践学习的总结,更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深度对话。通过“历史的回响”“江南的梦境”“科技的逐梦”三大主题,师生们共同领略了江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对科技创新的无限向往。这样的研学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索的种子,为未来的成长注入了多元的养分,让他们在江南的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逐梦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附件
版权所有: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慧忠里232号
京ICP备2023006885号